語音播報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第六屆科學節(2023)廣州專場活動在華南植物園啟動。科學節是中國科學院自2018年打造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大型科學嘉年華活動。今年的主場活動設置在北京,并分別在廣州和武漢設置專場活動。
廣州專場活動暨粵港澳大灣區科普發展論壇持續至5日。近30家中國科學院院內外機構帶來40多個特色展品、節目和實踐活動??蒲小皣谊牎睌y科技成果亮相。此次活動以“嗨,科學!”為主題,圍繞“節目+節日”兩大特色,開辟多場景、多板塊內容,設置“嗨劇場”“創新展”“零距離”“創工坊”“科學之美”以及“科學與中國”之夜、“科學與中國”院士說、“科學教育沙龍”“科學健康薈”九大板塊,通過科學展覽、實景模型、科普報告、科學文藝匯演、科學實踐等形式,讓社會公眾多方位感受科學魅力。
啟動儀式上,舉辦了“科學助力綠美廣東行動 百種珍稀植物贈送儀式”“‘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優秀組織單位頒獎儀式”“粵港澳大灣區科普發展論壇優秀論文頒獎儀式”“華南植物園老照片征集主題活動頒獎儀式”。此外,華南植物園將保育的百余種珍稀植物贈送給廣州市、韶關市和肇慶市。
“嗨劇場”主舞臺以科學文藝展演為主,將科學知識與舞臺劇、演講、實驗、表演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展示科學的魅力和科學家的精神風貌。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化學有限公司和廣州能源研究所的三位青年科學家分別以“石頭可以吃嗎 ”“控制噪聲的聲學材料 ” “冰火共舞,領跑時代”為題,講述了科學故事。“創新展”板塊以展項體驗為主,展示深海深空技術、先進技術、科技支撐“雙碳”戰略、地球環境與資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中國科學院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科技創新成果。通過現場科技成果展項互動、科技新產品應用體驗以及科學知識問答,社會公眾了解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成果及科技為生活帶來的變化。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模型、嫦娥五號探測器縮放模型、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模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模型、“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模型、硬X調制望遠鏡衛星仿真模型、“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模型等首次在廣州現場展出,吸引了大批公眾的目光。“創工坊”板塊主打科學實踐和科普互動。近30個單位現場設置展位,開展多種主題的科學實踐活動。例如,植物手作體驗、非遺棕編體驗、火山爆發、化學紅綠燈、小小科考隊、口紅DIY實驗、3D打印、顯微鏡觀察與使用、觀鳥導賞等。在“科學零距離”板塊,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帶來了題為“從視覺神經再生研究中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的科普報告,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青年科學家帶來了科普課程“在希望的田野上”“傳粉者是誰”“玉樹瑤華木蘭芳植物科學畫”以及琪林科學講壇報告“森林如何解決氮的溫飽問題?”。“科學之美”板塊通過科學圖片展、植物科學畫展、視頻等,展示科學的多樣色彩。“科學與中國”之夜板塊通過夜游華南植物園,觀察夜間開花植物和夜間活動的昆蟲,探尋夜幕下的科學奧秘。“科學與中國”院士說板塊通過現場循環播放科普報告視頻、展項的方式,展示院士思想、觀點,傳遞院士聲音,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教育沙龍”板塊邀請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技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等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系統單位科學家、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中小學的教育專家、科普專家及產業工作者等,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教育工作的開展、科學教育平臺及資源的整合協同、科普產業化等開展討論。“科學健康薈”板塊開展“與科學共進 與祖國同行”——青年科學家親子健步走活動。
此外,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普發展論壇在本屆科學節同期融合舉辦。論壇集學術研討和經驗交流為一體,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激發科普新動能、釋放科普新活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
科學節活動旨在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與科學家面對面,向全社會全面展示中國科學院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重大科技創新進展和科技創新成果,描繪科技造福人類生活的美好愿景,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下一步,廣州分院系統單位及各科研院所將與廣東省委宣傳部、教育廳、科技廳、科協、團委等攜手合作,繼續推進“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活動,圍繞科研設施、科研成果開發系列科普產品,結合重大科學事件、科研成果、社會熱點等開展科普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
活動中,廣州分院紀檢組組長、分黨組成員張世專致辭。華南植物園的相關負責人參加啟動儀式。
廣州專場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廣州分院、華南植物園、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屬在穗單位為協辦單位,部分院外單位為支持單位。
開幕式現場
活動現場
琪林科學講壇現場
植物夜觀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