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11月2日至3日,2023年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年會在深圳舉辦。會議以“在BT/IT時代促進微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主題,旨在促進全球微生物研究和資源開發利用。會上還啟動了全球“未培養微生物培養組”計劃。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在為大會所作的視頻致辭中表示,微生物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WDCM是中國科學院一個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中國科學院為WDCM在提倡全球開放科學與數據共享、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促進了全球微生物基礎設施及能力建設,此次啟動的全球“未培養微生物培養組”計劃對于全球微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部國家科技資源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副主任王瑞丹在致辭中表示,WDCM對于協調國際開放科學以及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構建廣泛的全球合作網絡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國家科技基礎資源助力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示范。
世界微生物菌種保藏聯合會(WFCC)主席Ipek Kurtboke向大會發來祝賀視頻,預祝2023年WDCM年會順利召開。
微生物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世界各國持續加大對微生物的研究和資源的開發。但由于各種限制,目前仍有99%的微生物物種未被培養和認識。對微生物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大量依賴于微生物培養物現有的數據基礎,“未培養微生物培養組”將依托現有國際合作網絡基礎及豐富的微生物多組學數據資源,開展廣泛的宏基因組測序,并依托海量數據和人工智能模型對培養條件進行預測和數字模擬,對來自環境的微生物組進行培養組研究。
WDCM中心主任馬俊才表示,希望通過這個計劃極大地拓展現有可培養微生物物種范圍,完善微生物生命之樹,獲得大量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微生物菌株資源,為合成生物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功能元件。該計劃還將獲得海量高質量微生物基因組及表型數據,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人工智能模型,建立大數據和AI指導下的精準培養體系,通過深度融合BT(生物技術)和IT(信息技術),實現微生物領域科研模式創新和突破。
2010年,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落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第一個世界數據中心。目前,已有79個國家的843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加入WDCM。WDCM依托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牽頭啟動了全球微生物目錄(GCM)國際合作項目和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計劃(GCM 2.0),積累了一系列核心數據資源。
此次會議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舉辦,來自全球40多個主要保藏中心和微生物研究機構的微生物學家和數據科學家參加會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