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牢記囑托 學思踐悟 再建新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座談會。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央主題教育第三十七指導組組長蔣卓慶及部分指導組成員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主持會議,在京院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會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中國科學院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四個率先”和“兩加快一努力”目標要求,胸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重任,把搶占科技制高點作為核心任務,組織開展搶占科技制高點攻堅行動,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目前,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已正式運行,并建立起獨具中國特色的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空間應用正有序展開、成果頻現。
“‘墨子號’、量子‘京滬干線’‘九章’……量子科技領域這些極具代表性的成果,為什么都產生于中國科學院?因為中國科學院有體系化建制化優勢?!迸私▊フf。
“轉化一代,開發一代,前瞻一代?!边@是大連化物所對甲醇制烯烴專利工藝技術——DMTO研究的具體部署,也是刻在整個煤制烯烴團隊心里的烙印。
10年前,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率先”要求的那一年,精密測量院院長周欣帶領科研團隊開始了世界首臺臨床“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裝備”的艱難攻關。
這個夏天,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又迎來了一輪“小考”。作為核聚變領域的“學霸”,EAST近年來“大考”佳績不斷,屢創世界紀錄。
過去10年,是中國深??茖W技術跨越發展的10年??缭降钠瘘c是三亞市鹿回頭半島的盡頭,在這個我國最臨近深海的地方,10年間,一支深??萍紘谊牫砷L起來。
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生錄取通知書里鑲嵌的“北斗七星”金色大豆是來自東北地理所的耐鹽堿大豆,也是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重要成果之一。
作為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安靜地坐落在我國西南一隅。自建成以來,它已助力科學家取得多項重磅成果。
回首10年,在這場探索中,中國科學院做了四道題,每一道都直面高質量科技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中的“難點”與“痛點”。歷史發展道路蜿蜒向前,決定航向的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站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節點上,中國科學院已經錨定方向——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作為科技國家隊,打造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國家重大決策建言獻策,一直被視為中國科學院的重要使命所在。過去10年來,中國科學院逐漸形成了以學部為主導、以戰略咨詢院為綜合集成平臺、以院內外研究支撐單元及院屬機構為重要支撐力量的智庫架構,敏銳把握國家需求,持續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創新思想和前瞻性建議,更好地為國家建設、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獨特的智慧。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